2009年9月9日
推薦報導:企業志工在社區扎根

![]() |
||
|
||
八八水災後,台灣各企業愛心不落人後,並擴大社會參與的層面,從過去的金援捐款模式,提升至貢獻人力方式進行,許多企業都已漸漸意識到,企業社會責任(CSR)不是個短期、只有熱情的愛心行動,須有周全計畫、持續性的行動,才能發揮力量。 近年來,許多的企業志工的腳步,已積極投入社區服務。 體認到社區居民缺少互動,人際日益疏離,信義房屋自五年前就投入1億元贊助「社區一家」計畫,鼓勵居民發揮創意,提案帶動社區參與的活動,同時廣邀員工加入服務行列,發揮所長,共同幫居民圓夢。目前有七成員工加入團隊,去年服務時數突破1萬小時。
充分溝通 避免情感斷層 看到生活在山上部落裡的孩子,因上學交通不便影響學習,十年前,統一星巴克和世界展望會共同啟動「原住星希望」計畫,從早期只有捐錢,演變至今活動落地深根,由鄰近的分店員工定期上山陪讀,深化志工和當地小朋友互動情誼。 統一星巴克商品行銷部主管經理仲崇經說,想要做好CSR,不能忽略服務對象心理真正所需,事前充分溝通,提供符合對方需求的服務,且視情況不斷修正服務方式,才能增加企業志工的服務意義與價值。 如早期星巴克號召各區志工踴躍參與陪讀計畫時,員工相當熱情,遠從墾丁、花蓮報名參加,但因人數限制,志工都是輪流偶爾來一下,導致參與深度不夠;但山上小朋友希望志工是長期穩定的,否則會產生情感斷層。仲崇經說,「和門市作業不同,與小朋友互動是不能排班的。」
整合專業 加深服務深度 四年前,統一星巴克把服務方式調整成地區經營,讓企業志工把熱情在所屬社區徹底發揮。如山上離部落最近的清境分店,固定每周三上山陪部落小孩念書;台大兒童醫院門市,每月一日有固定的說故事時間,陪伴院童忘卻疼痛。 整合志工專業,可加深服務深度。服務邁向下一個五年,信義房屋行銷部協理廖崇智說,許多社區有熱情、但經驗不成熟,很多事情想做、卻不知如何做。 所以,信義房屋打算結合WEB2.0的互動概念,建立「志工與社區的媒合平台」,即員工專業資料庫,讓服務模式更具系統化。 若社區需要蓋池塘,就查詢資料庫,找有土木背景的志工前往協助;需要作文老師幫忙社區孩子課後輔導,即找具有中文系背景的員工幫忙。 同時,分區舉辦工作坊,尋找附近舉辦過類似活動、具優良成果的社區擔任學長姐,用成熟前例,讓社區人更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,不只是給他們魚吃,而是給釣竿,讓他們學會自己釣魚。 連鎖店鋪徹底發揮通路優勢,從點、線、面發揮愛心正向力量。 廖崇智說,用商圈的精神來耕耘CSR,員工參與更專業,成就感也愈高,更了解社區需求,也能創造彼此更高的信任。
耕耘CSR 活用商圈精神 Timberland每個國家都有一位志工管家,負責領導地區所有志工,且每年固定要到美國總公司受訓,分享地區執行經驗。吳美君的秘書李文方就是其一。 李文芳說,之前曾遇有同事服務指數總是掛零,怎麼邀約都不願參加志工服務,剛開始很受挫,但努力思考引導方式,在每次服務活動後,分享過程的感動,最後成功推動夥伴參與。 Timberland的服務計畫每年都會設定一個主題,這兩年緊扣綠化。因此,在安排深入育幼院服務時,李文芳就要思考如何把服務內容和綠化理念結合,因此,去年暑假就帶小朋友看地球暖化特展,進行生態教育。 員工發揮一己之力,替企業落實CSR,也成了最佳的公益行銷尖兵。李文方說,很多人在活動中獲得不同於工作內的感動與成就感,把服務心得寫在部落格或與親朋好友分享,「影響力是很大的。」 企業透過企業志工的感染力,種下愛心種子,不但能回饋社會,到頭來也回饋公司。 Timberland 總經理吳美君說,員工擔任企業志工活動籌辦人,是訓練領導力很好方法,執行過程中舉凡如何選擇服務標的、號召同事共同參與,都是一堂難得的學習課題。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說,很多人把CSR和捐款、做公益劃上等號,若熱心捐款卻漠視環境保護問題,製造許多環境污染問題,顧客對企業反感,企業無法永續發展,如此並不是真正善盡CSR。「真正的企業社會責任,可以永續經營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