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訊息

2009年5月25日

推薦:【誰偷了我的布施錢】@【心靈電子報】

770*430

心靈電子報第284期--誰偷了我的布施錢

 

平安ㄟ味【供佛首選】喜願糖&平安米果,365日的浴佛禮讚! ■邱常梵

「阿嫁喇(藏族對女性的稱呼),你的包,開開了!」背後傳來不太標準的普通話,我心想「該不會是說我吧?」回頭把背包往前拉。天啊,就是我的背包,拉鍊被打開,我清點了一下,二十元一疊的兩角錢新鈔,少了五、六疊。

剎那,腦中茫茫然,我不是難過損失了錢,而是──怎麼會有人在這神聖的節日偷竊,我無法置信。

周遭伸手要錢的聲浪持續著,我稍稍回過神來,奮力掙脫圍繞著我要錢的眾多手掌,快步走到外圍,席地坐了下來,我需要靜心一下。

薩嘎達瓦節來轉經

今天是藏曆四月十五日薩嘎達瓦節,薩嘎達瓦藏語的意思是「氐宿月」,藏曆四月為氐宿月,氐宿是藏曆二十八星宿之一,整個藏曆四月,大多數的藏民不殺生、不吃肉,專心朝佛、轉經、磕長頭。由於相傳釋迦牟尼佛降生、成道、圓寂都在藏曆四月十五日,因此有「此日行一善事,有行萬善之功德」、「此日念一遍六字真言,等於念了三億遍」之說。

內地移民則戲稱這天為「窮人節」,因為布施是薩嘎達瓦節的重頭戲,大多數藏民會在這天大方布施。這天,拉薩城的藏族店舖幾乎都歇業了,連平常熱鬧繁華的八廓街,也變得冷冷清清。全城人都去轉經,當施者或受者去了。

今天一早,天還未亮,我便戴著頭燈從學校騎自行車出發。途中經過林廓東路(轉經路的一段),黑暗中人影幢幢,有不少人已趕早開始轉經,在一盞盞黯淡路燈相伴下,人人手持小瑪尼輪和佛珠,身影全朝相同方向移動,低低的「嗡嘛呢唄彌吽」誦咒聲及其他誦經聲夾雜,穿透黎明前冷沁的寒氣,如漣漪般在天地間蔓延迴盪,我被這景象震懾住了,停車呆看了一會,血液沸騰,湧上一股莫名的興奮,再度跨上車,騎速加快,心中吶喊著:「等等我,我來了。」

六點整,和藏族朋友會合,背上裝著布施錢的背包,手持佛珠,我也加入了殊勝的轉經行列。

今天轉經走的是傳統的大轉(外轉)路線,也就是以大昭寺(供奉著藏民最尊崇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)為軸心,往外擴大到布達拉宮、藥王山、功德林、龍王潭、小昭寺的外環轉經道,全長約十七公里。

隨著朝陽初昇,轉經道上,形形色色的轉經人摩肩接踵,如浪潮順時鐘往前流淌,一浪接續一浪。轉到緊傍拉薩河的金珠東路時,空氣中彌漫桑煙味,這裡有好幾座煨桑台,桑煙滾滾,柏枝燃燒劈啪作響,轉經人不斷往內投入香柏枝,同時喃喃祝禱。

藥王山的摩崖石刻一地是中繼站,轉經人大都暫停腳步,面對摩崖石刻的諸佛菩薩磕長頭,然後略作休息、上廁所、吃點乾糧,再繼續上路。

我的錢被偷了!

來到德吉南路、德吉北路,這條石板路今日被劃為步行街,禁止車輛通行,是乞丐聚集最多之處,只見馬路兩側坐滿一排又一排的乞丐,什麼樣的人都有。許多都是扶老攜幼、全家總動員,從後藏、藏北牧區、藏東橫斷山脈及最偏遠的阿里地區,長途跋涉而來。乞討者中也不乏漢人面孔。

之前,藏族朋友告訴我,在薩嘎達瓦節的布施,他們都是不分族別不分男女老少,只要是乞丐就布施,金額不大,都給一角,通常受施者不嫌少,也不會多要。去年,家境小康的阿媽喇全家準備了二千元的一角紙鈔,最後剩下四百多元。我換算一下,一元有十角,二千元有二萬角,天呀,表示約有一萬五千名的行乞者。我很好奇一天下來可以收到多少布施金?朋友說,據非正式的統計,每個乞丐最少可拿到一百多元。難怪有些開店或上班的人,都寧可歇業及請假,化身為一日乞丐。

就在薩嘎達瓦節的前幾天,我到銀行換一角的紙鈔,才知道一兩個月前就需預定才有,後來緊急託朋友換到兩角的紙鈔。由於平日在拉薩街頭看到不少職業丐幫,我打定主意,今天只布施出家僧侶、老者、殘障者及婦孺,至於身體健全的年輕人、壯年人,一律不給,尤其是邊喝可樂邊要錢的年輕乞丐,既然有錢買飲料解渴,就不需要我這喝白開水的人布施了。

我和朋友在德吉南路口分開,各自發放布施錢。一般不打算布施的轉經人會走馬路中央,快速通過,要布施的人則穿過兩側的乞丐群。乞討者身前均擺著紙箱、麻布袋或大塑膠袋,以收放拿到的布施錢。

萬萬沒想到德吉南路都還沒走完,就發生了我的布施錢被偷的憾事。

打醒分別心

我從坐的位置抬眼望去,布達拉宮在不遠處矗立著,視線收回,我的四周充塞著轉經者、乞討者及維持秩序的公安。靜靜觀察了一會,乞討者的手掌一隻隻全都向前伸得老長,布施者若是每個手掌都給錢,乞討的人群大致秩序良好,若是漏給,沒拿到的乞丐便會騷動,站起身來,甚至跑出坐位,追著布施者,大聲喊著:「喂,我沒有!給我給我!」「哭計!哭計!(藏語拜託的意思)」有的甚至會抓住布施者的手臂或衣服不放。

回想剛才,我就是這樣陷入一片混亂中,被一群沒拿到錢的年輕男乞丐團團包圍,有人趁亂拿了我的布施錢,連我放在背包兩側袋的水壺和陽傘也都不見了。
靜坐了一會,重新意識到我呼吸的是海拔3650公尺高的清涼稀薄空氣,遙望紅山上的布達拉宮,相傳該山為觀世音菩薩本尊所在,而以往駐錫該地的達賴喇嘛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,從天上走進世間,恆常護衛著整個拉薩聖城。

走念及此,宛如被大悲水甘露灑遍周身,心沉靜下來,我慢慢能反觀內省了。
腦中出現《金剛經》的「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,不住色布施,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」、「無我相,無人相……無壽者相」,平日念經,好像都懂,但生活中考驗一來,就住了相,執著於「我相」和「人相」,無法平等布施。

記得讀過廣欽老和尚的故事,老和尚在山洞修行的八年間,時常有猴子送水果來供養,老和尚對猴子心存感恩。有一天,有人送很大的水蜜桃供養老和尚,老和尚就說要送給猴子吃,弟子忍不住說:「這,給猴子吃太可惜了吧?」老和尚回答:「不然給你吃,會不會可惜?」

是啊!「給猴子吃太可惜」這句話表示對眾生並無平等慈悲心。佛陀教導我們「眾生平等」,一切生命不管以何種型態呈現,都是平等的。

「不住相布施」提醒我們要抱持著無施的心態,用一種真正利益他人、希望別人快樂的心情來布施,布施完就沒事了,就要一切放下。這也就是「三輪體空」的境界,沒有布施的我、沒有受施的人、也沒有所布施的物。

今日是我自己先有了分別心、有了批判心,先入為主地將乞丐分類,以自己的標準斷定「這個人值得布施,那個人不值得布施」,只擁抱我認為「值得布施」的人,排拒我認為「不值得布施」的人。而這所謂的「值得」與「不值得」,正是我執在運作,傲慢心在作祟。

佛教講「三世因緣」,我不知道在過去世,自己是什麼樣的眾生;當然也不知道,眼前我認為「不值得布施」的人,在過去世和我的關係(說不定是我父母)。當我這世死亡後,不知道下一世會如何,說不定這些人都將成為我的親朋好友。
反覆想著,鬱悶的心有了一個出口。套用「三輪體空」格式,我把今天的遭遇歸結為──沒有一個「你」在偷錢,也沒有一個「我」被你偷,更沒有「你所偷的錢」。

藍天慢慢展露了,我再度上路......。

注:文中所說金額均指人民幣。

 
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第286期

 

分享這則消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