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訊息

2009年3月24日

CSR相關報導

770*430

http://udn.com/NEWS/FINANCE/FIN9/4806737.shtml

 

企業社會責任CSR 提高競爭利基
 

 

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(左起)、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、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、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等人,昨天應邀參與遠見雜誌CSR論壇,分享企業投入CSR的觀念與經驗。
記者胡聖堤/攝影

企業社會責任CSR成為企業在金融海嘯逆境中創造競爭優勢的新利器,拜耳及IBM二大外商都認為,CSR有助提升企業價值;英業達、玉山金控及信義房屋也強調,CSR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競爭利基。

遠見雜誌昨(23)日舉辦企業社會責任CSR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)論壇,邀請第五屆企業社會責任獎得主分享觀點。企業社會責任獎評審團主席孫震表示,如今光有技術已不夠,企業還要有品德,才能提高競爭力。他認為,CSR的主要精神,就是效率、公平與仁慈。

他說,所謂效率,就是用最有效的方式,創造社會需要的產品與利潤;公平是不傷害別人利益;仁慈則是進一步增進他人利益。

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協理陳勝一說,後金融海嘯時期,企業間互相依賴的程度愈來愈高,也體認到地球資源的分配必須更有效率與智慧。

日前IBM為全球CEO舉辦會議,會議中調查,有69%的執行長(CEO)認為CSR可為IBM創造優勢,不是只有成本支出。陳勝一指出,IBM自1971年開始關注環保議題,1992年開始節能措施,有效節省四成能源;如今,每年投入10億美元研發更節省能源的產品。

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共同發起人黃怡翔認為,CSR要成功,最重要的是建立CSR團隊。他並提出CSR的四大階段:計劃期、執行期、評量期與內化期。在計劃期中,須評估現狀、建立企業願景,並選擇可強化本身競爭力的社會議題,發展出CSR策略。

黃怡翔指出,執行期首須發布CSR宣言,並與現有商業模式做結合,甚至放入績效指標(KPI)中;評量期除評估績效外,亦須檢討精進;內化期最重要的,則是嘉許與勉勵執行團隊。

台灣拜耳董事長胡迪文說,CSR就在企業的血液中,拜耳視自己為社會共同體,取之於社會、用之於社會,這也是差異化的一步,可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到拜耳工作,也可留住客戶、提升形象,進而增進企業的價值。

拜耳自己有CSR委員會,也積極跟政府、非營利團體合作;更透過內部刊物與員工溝通。

胡迪文舉例說,拜耳在巴西協助許多灌溉系統等基礎建設,並建立在地教育活動,協助農民更有效率的種植。拜耳也跟國家地理學會等學術單位及聯合國環境總署合作,每年提供經費。

拜耳在台灣有所謂的「環保假期」,員工會去國家公園或各個社區,協助環境維護的工作;也積極發展科學教育,針對節能、防震等議題舉辦各式活動,激發學童的好奇心。

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認為,CSR需由內向外,英業達近年來積極強化公司治理,也善盡企業公民責任,從環保、文化、扶貧與社區發展等面向切入。他強調,CSR的核心精神就是愛,要愛企業,也要愛社會。

「服務的精神與志工的精神,其實是可以合而為一的。」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指出,在此前提下,玉山推出各式社會服務計畫,例如「黃金種子計畫」,就結合世界卡卡友的消費與公益活動,為偏遠地區小學蓋圖書館,去年已蓋了十座,今年上半年也將蓋五、六座圖書館,希望為M型社會的兩端架起橋樑。

玉山金控員工也深入到台灣各個角落,關心弱勢族群,確實掌握受助者的需求。曾有員工去育幼院當志工,育幼院孩童因為父母早逝、從未參加過喜宴,一直很想體驗看看,玉山員工就帶著這些孩童去參加喜宴,一償宿願;玉山也關注環保議題,去年共種下1萬棵台灣原生樹種。

 

 

 

 

分享這則消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