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訊息

2009年8月20日

學者籲應設協調中心 整合志工人力

770*430

 

2009/08/20
【聯合報╱記者湯雅雯/台北報導】

 

世新清校園世新大學全體師生總動員,組成青年志工團,昨日出發前往台南縣,協助當地國小清理校園。 圖/世新大學提供

各大學組隊湧入災區當志工,但要怎麼協助才能發揮最大功效,而非淪為多頭馬車,增加災區速度的複雜度,學者指出,應成立「志工人力協調中心」,統籌培訓及調配志工,讓救災更有效率。

 

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董事長、台大學務長馮燕表示,10年前的921地震,社工界自動自發協調整合,在東海大學成立「人力協調中心」,統籌由一單位負責調配志工,包括報到、培訓、配置,都由該中心負責。

 

她指出,災後重建需要大量志工,現階段民間團體已經開始結合,去年四川大地震,台灣31個民間NPO團體也組成「川盟」組織,由紅十字會負責,日前川盟也再度「聚首」,開會討論八八水災救災工作及彙整資訊。

 

亞大掃災區亞洲大學學生組成關懷服務隊,分赴林邊、東港、南投等災區,協助災民清理家園環境。 圖/亞洲大學提供

「救災要井然有序,志工自己不能亂。」馮燕說,志工必須瞭解災區需求,擔任「補位」工作,不僅要行前訓練,「由資深帶資淺」,依照專業項目分工,如家戶調查、環境清潔、撫慰、醫療等任務,有規畫進行。

馮燕說,資深專業志工也要負責督導,將物資、人力依照經驗,做出最完善的配置。民間組織與中央政府合作,甚至可將功能區分出來,青輔會負責青年志工、教育部負責大學生志工,「像拼圖一樣拼湊起來,發揮最大效力。」

專家提醒,沒有深入災區經驗的大學生,在出發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,尤其是擔任心理輔導、精神醫療等服務的學生,事前一定要受訓給災民專業心理輔導。

 

清華大學竹蜻蜓志工,協助佳冬鄉塭豐村的塭子國小清理淤泥,發揮團隊合作效力。 圖/王俊秀提供

 

 

分享這則消息: